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刚川》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刚川》观后感1近日,电影《金刚川》燃爆荧屏,上映首日票房过亿,实力演员组成的“金刚天团”演技炸裂,获得观众连连点赞。该剧以抗美援朝为题材,通过士兵、对手、高炮班、桥四个视角,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身无悔许国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基层干部笃学慎思、明辨尚行。
学其信仰如钢铁般坚不可催。克莱尔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的解放斗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全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誓词,也是他们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念所在。电影中士兵说,“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在他们身上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大话。现实生活中,面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社会,诱惑多、欲望多,身在基层的我们,面对艰苦的条件、繁忙的工作要心中有党,行动为民,学其信仰坚定,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在风雨中为心中的阳光奋斗。
学其团结如利剑般削铁如泥。《金刚川》主演张译说,“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团结都是第一位的”。《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传为佳话。《金刚川》里,张飞和老关也上演着“义结金兰”的生死之交。张译说,角色起名叫张飞和老关,也是为了表达“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精神主旨。电影中“桥”,是战士们用团结筑起的钢铁之桥,他们不计生死,拼命架桥,诠释出中国人的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精神是融于血液,植于灵魂的。基层工作往往是既繁多又细碎,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我们要做一枚绣花针,与同事、群众团结好,将手中工作一一串起,化单打独斗为集体奋斗,为了共同的中国梦作贡献。
学其坚毅如峭壁青松般挺直。曹植在《白马篇》中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说的是面对国家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国牺牲的坚毅。那坚毅是什么?在我看来,坚毅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棵青松,盎然屹立,任尔东南西北风;是关班长面对敌军战机,向死而生,操控大炮,最后被炸得粉碎;是张飞拖着残缺身体,单枪匹马,炸掉敌军飞机……和平年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也并非坦途,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吃得了苦,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在基层实践中挥洒青春激情,在基层舞台上演绎无限精彩,让个人的价值在为民服务中得到最大升华。
《金刚川》观后感2近日,电影《金刚川》于全国各大影院上映,掀起了观影热浪,这部电影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讲述了当时志愿军在对我军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修补堪比生命线的木桥,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抢渡金刚川的英勇故事。电影生动再现了当时战争的艰辛与残酷,让我感受到了英雄先烈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观影后我颇有感触。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影片中最让我震撼的场面之一是我军工兵连接到命令,在第二天凌晨六点前要修好桥供大部队过桥,到达金城主战场。在美军反复轰炸,数次摧毁桥梁的情况下,我军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复桥梁,为的就是通过那座桥,为的就是坚守保证完成任务的承诺和保家卫国的初心,最终创造了战争的奇迹。金刚川胜利证明,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因此,我们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风雨不改,坚守初心。
强化担当作为。影片中为保证完成上级的命令,保证让大部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过桥,我军工兵连连长、步兵连连长、高炮班班长主动积极当担,发挥先锋作用,带领着战士们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桥梁,为最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当勇担使命,主动承担责任,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克服庸懒散,要下决心解决好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问题,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而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我们要勇于承认,并敢于承担责任,不躲闪、不回避、不推诿,然后积极主动地查找原因、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从而提升工作水平。
汇聚团结磅礴力量。在美军反复轰炸,数次摧毁桥梁的情况下,我军一次又一次快速修复桥梁,这仅靠军队战士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依靠全军协作,影片中工兵连修桥,炮兵连反击,步兵连掩护,各司其职于战地齐心协力,抵御敌军,最后我军战士用他们的躯体架起了生命之桥,让大部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过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有劲往一处使,才能事半功倍。要培养团队意识、团结意识、协作意识,以身作则,做有利于团结协作的事。
《金刚川》电影重现了我军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勇作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传承每一位英雄的精神,铭记每一位牺牲的英雄。
《金刚川》观后感310月24日我有幸观看了电影《金刚川》。“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金刚川》以一位年轻战士回忆的口吻展开,眼前慢慢清晰的画面一下子就把我带入到了那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战争年代,让我感受七十年前那个异国他乡的战场。
影片《金刚川》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实际围绕中国志愿军修桥、美军炸桥这一线索展开,借鉴了从多个时空角度围绕着一个焦点事件,展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中人物各自的经历与感受。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自己的坚强的身躯战胜困难、瓦解美军侵略行径,保卫祖国的义勇壮举。
相比于电影,在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更聪明、更擅长谋略的。据史料记载,志愿军为通过金刚川,建造了一座可以随时拆卸桥板的桥,白天为了避免被美军发现,将士们将桥板和桥桁都拆掉,晚上再架上去,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金刚川。不光如此,志愿军将士们还在水面开阔、流速较缓的河面下修筑过水吊桥,汽车和士兵可以水上“游过去”,水面上只留下钢丝绳索,即使是美军视力再好也侦查不到。将士们就这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将美军戏耍于股掌之间。这些层出不穷的战争智慧,才是我军在装备和人数上远远不敌美军的情况下,以弱胜强的奥秘。
曹玉海烈士曾说过说:“我不是天生喜欢打仗,我不是不追求个人的幸福,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们都有着和曹玉海烈士一样的胸襟和信仰。他们在国家领土和主权遭受到外来侵略者威胁的时刻,义无反顾地站出来,用自己的伟岸身躯阻挡战火蔓延到国内。中国志愿军将士们抗 ……此处隐藏6014个字……先烈前赴后继的拼搏,以血肉之躯保卫祖国的和平安宁。现在回想起影片中的几个情节,还是不由得湿润眼眶。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中国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个个无名英雄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桥过江的故事,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金刚川》以四个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在金刚川上补桥过江,抗击美军的战争故事。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以高炮连为视角讲述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两名高炮手关磊和张飞。他俩是师徒也是战友,但在我看来他俩胜似血脉相连的兄弟。在关磊开玩笑地说出那句:想要这个炮位,用十发炮弹来换。而张飞则认真地回答说:可以。其实观众们都知道这个炮位早已暴露,是敌机下一次的攻击对象,但当那句可以说出时,我的眼角湿润了高炮连的战士们不畏牺牲,用仅有的两门武器和几十发炮弹,抵御美军接二连三的侦察机、轰炸机,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在夜里点燃火把,将自己视为敌机的活靶子,只为换取战友们能够快速过江。这一段将高炮连的战士们刻画的有血有肉、有痛有泪,将志愿军战士们无畏牺牲,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电影中美军接二连三炸桥失败后所说的那句话:不可能才是他们最厉害的武器。是的,在当时军事力量悬殊的战争中,我们凭的不是武器,是亿万万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决心,是我们无畏牺牲,只为换取后代和平安宁的信仰。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最终才能将美国人拉在板门店前谈判。
抗美援朝期间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机枪的黄继光,熊熊烈火中为不暴露目标壮烈牺牲的邱少云
今日的我们何尝不是受着昨日先烈们的护佑,才能生活在如今这美好的和平年代。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祖国尚无如今这般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中国人的精神,就是无可争议的神话!无论何时何地,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中国人,都可以让列强们看一下,中国人这道人墙,永远都炸不塌,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步伐,没有谁可以阻挡!
《金刚川》观后感1111月4日,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们一起去看了爱国主义电影《金刚川》。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想过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直到电影开幕。
该影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全景式地呈现了艰苦异常的战地氛围和战场上志愿军生死相托、上下同心、协作坚守的战斗精神。与其他战争片不同,故事的主角们不是赫赫有名的英雄,但他们为在指定时间内让增援部队通过金刚川抵达金城,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筑建了“新的长城”。这一场战士与敌人间、修桥与炸桥间的“拉力赛”,展现出志愿军战士临危不惧的战斗姿态和无畏气概!
有一种感慨,尤其是从美国空军视角去叙事的时候,飞行员说了一句话,大地炙烤的味道,地面上全部是尸体烧焦的味道,一片漆黑,对于他今后的人生来说,犹如活在地狱,每每想起,都是一种窒息的感觉。
三次炸毁桥梁,三次合拢,当时间所剩无几的时候,为了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修桥的部队,抽调水性好的战士,采取肩扛手抬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人桥,作战部队快速通过,按既定时间到达了金城的主战场,从而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此片是为抗美援朝献礼的电影。影片采取三个视角,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发扬了我军打不死的斗争精神,一次次炸毁,又一次次修好。这些人那时候都不怕死,为了心中坚定的信念,无惧生死。
我很感念这种伟大,人生有个信念,并为此无畏生死是何其幸运,就连死都是一种伟大,而这种伟大的背后是对祖国深深的爱,对背后的同胞深深的爱。
直至电影结束,我仍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不曾经历过战争,但战争年代烈士们的精神不能忘却。何为“金刚川精神”,是铁的纪律、高效执行;是坚韧不拔、势必达成;是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如管虎导演所说“每一个牺牲都是有价值的,只是不易于被发现。如果大家走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同事与家人们,总会有人默默奉献。”反观现实生活,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依旧有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战士”存在,他们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劳任怨的付出着,而默默付出的人为什么又不能是自己呢?我们虽然身处平凡的岗位,但依旧可以凭自己的绵薄之力发光发热,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扬“金刚川精神”。
《金刚川》观后感12国庆档余热尚未散尽,一部名叫《金刚川》的电影就已定档10月25日!
电影是管虎继《八佰》之后又一重磅作品,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张译、吴京、李九霄主演,邓超特别出演。
与《八佰》一样,《金刚川》同为战争题材电影。影片聚焦抗美援朝,讲述在波涛暗涌的金刚川上发生的一场鲜为人知的生死较量,一场热血澎湃的战争往事。
在最具话题热度的题材和超强主创团队的加持下,直接成为了一部未映先火的影片,而且电影选择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公映,致敬志愿军战士,意义非凡
以生命起誓 坚守金刚桥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金城战役打响后,为了保障向金城前线输送战力,军用后勤物资需要运送到前线。
金刚山是朝鲜半岛的第一名山,金刚川发源于此山,故而得名。而金刚川,便是运送的必经之地。河面宽窄,水流湍急。河上原有的一座大桥,在美军的飞机狂轰滥炸下,彻底报废。
没有桥就等于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志愿者们的任务,就是要架起这座载重桥,誓死捍卫这座交通要塞,输送后勤物资。
当敌我实力及其悬殊的情况下,志愿者们依然勇往直前,传递着中国军人的荣耀;当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时,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精神长城,誓死做到人在桥在。
超强主创 打造史诗级影片
《金刚川》被称为20xx年的史诗级战争片。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擅长刻画战争故事的三位硬核导演的合作,令影迷万分期待。
管虎的《八佰》才刚刚大爆,郭帆的《流浪地球》和路阳导演的《绣春刀》都是票房口碑俱佳的影片。
而主演阵容更是聚集了三位中生代演员的中坚力量吴京、张译、邓超,他们的票房号召力和演技更是有目共睹。影帝邓超的特别出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与以往的战争片角度不同,除了尽可能展现当年这段实力悬殊的较量,《金刚川》更着重以个体角度去感受战争,更在意人物细节的把控,力求观众能与角色产生共情。看到战争的残酷,才更加懂得先烈牺牲的伟大。
管虎导演解读到:其实我们的主题是牺牲。中国人之所以能在板门店谈判,凭的不是武器装备,凭的是勇气和牺牲。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我希望能把抗美援朝精神之本给到观众。
《金刚川》首支预告中,志愿军战士们以通过那座桥为共同目标。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也是电影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精神,即便身处和平年代,依然能够通过电影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真实,去接近、理解每个为祖国牺牲的先烈。
10月23日,《金刚川》震撼上映,一起来电影院,感知这段鲜为人知的战争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