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

更新时间:2024-02-25 11:48:45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1

世界上有这样两种思想:一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也随着这个时代的结束而宣告过时,另一种也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但却对人类有着不朽的价值,就像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它经过时光的打磨,反而更加光彩夺目。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无疑属于后一种思想。

他的教育被证明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无穷。

正因为如此,许多科学家、教育学家称斯宾塞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哈佛大学校长艾利奥特称他为“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锋,”他的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聆听。”

我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是继卢梭《爱弥尔》之后最有用的最深刻的教育著作。这是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书。全书包括安琪儿降临的序曲、快乐教育最初的秘密、快乐的家庭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如何找出不快乐的小虫子、快乐的智力培养、孩子心智成长的规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助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孩子的教育中、快乐的自然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如何快乐地进行孩子身体的培育、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权力、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如何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发挥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二十一章。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都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的。其实,每一个家庭都应该读一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它好像一位睿智的良师益友,时刻帮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质上以最好的方式培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文明地成长。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少了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生涩,多了那份亲切与共鸣。我深深地被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为一百多年前他那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惊讶。之前,我一直在想:学习可不可以“快乐”?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我不时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经有过的一些过失而惭愧,也为自己偶尔的一些与斯宾塞的方法相同的成功教育方法而高兴。我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娓娓叙说,不断充实着已近枯竭的心灵……

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抛却机智不谈,当我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更多的是找出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我们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却往往忘了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而对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如我一样,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愉快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

当孩子遭遇不公的时候,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

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

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

读着这本书,我也很羡慕斯宾塞先生,因为他说他可以完全按自己快乐教育的方法来教学,而我们却有着种种束缚。但不管怎样,我期待着能以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带着孩子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2

赫伯特?斯宾塞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开始时期的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快乐教育理念来自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揭示了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对西方科学教育理论的开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仿佛找到了知音,一直以来我也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快乐的,即使这个事情是苦的,我们也应该苦中作乐,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反过来,如果把教育、学习当成苦海无边,那就难以渡过了。所以,是不是该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为“乐作舟”呢?

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上课,教研室下来直到教学,我上的是《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的一首词,上课的时候教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这里属于理解的难点,我就和班上的一个男孩表演了,“醉里徐州话拉呱”,同学们看了不仅笑得前仰后合,还理解了这句话,甚至整首词的意思,听课的老师、领导也感到很轻松,全班没有一个孩子走神、不听讲的,大家更积极的投入到活泼的课堂气氛里来了。课后,大家给我反馈指导的时候,纷纷赞扬了我这种做法,我也的确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换来了孩子们的喜爱。

快乐不仅是教育的真谛,也是人生的真谛啊,人一生在世上,要经历很多事情,如果把这些事情看成磨难,那每经历一件事,我们的心要承受多大的煎熬啊,但是把这些事情看成游戏,秉承着快乐的心态,那事情就好办多了,这里意思不是说,我就可以轻松的去做这些事,而是心态要好,辛苦地修炼却轻松地对待,笑对人生!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3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应该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父母的书,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但我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同样获益匪浅。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父与子,师与生,谁人能轻易否定这两对关系的相似性?赫伯特斯宾塞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城郊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祖父、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是教师,他本来有很多兄弟姐妹,但不幸的是先后有六弟妹夭折,在斯宾塞看来,这是由于父母缺乏最起码的造成的。书中反复提及的小斯宾塞其实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远房兄弟丹尼斯宾塞的遗孤,但赫伯特斯宾塞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竟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甚至为此终身未娶。可以这样说,他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但又拯救了不幸的家庭。也许是承受的不幸 ……此处隐藏3705个字……假这段时间,我留心观察,发现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不错,他组织家人开春节前“大扫除”的会议,安排分工,井井有条;他组织家人给自己“找优缺点”的家庭会议,有理有据;他回老家给干爹拜年时给哥哥姐姐发压岁钱可把大人笑坏了。

到了干爹家,他走到17岁的姐姐面前说:“姐姐,你在上什么学校?”

个子高高的姐姐温柔地笑着说:“我在上体校啊!”

“那我给你发点压岁钱,祝你身强体壮!”说完,他现场拿来一个红包往里面放上钱,递给了姐姐。我们哈哈大笑,惊讶不已。接着他又走到哥哥面前说:“哥哥,你上几年级呀?”

“我上七年级了。”

“我给你发压岁钱,祝你好好学习。”说完,也递上一个红包。

这样的突发情况我们全然没有预料到。真没想到他这个小小的脑袋里也在思考着这样的小问题。通过观察和沟通,以后我准备在语言方面多进行开发和培养。

斯宾塞先生倡导和孩子书信沟通。斯宾塞先生在书中写道:“孩子希望收到信,有时这种心情比成人还要迫切而隐秘,而要收到信惟一的办法是先寄出信。鼓励孩子写信也是一种必要的写作练习。在英国,有很多牧师、神父,还有一些童话作者,他们经常以通信的方式与陌生的孩子交流,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长期以来,我也经常给一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回信,每天下午4点至6点钟,一定会是我给孩子们回信的时间。这种有点古老的方式,看来对所有人都并不过时。小到小学生,大到一些杰出的人物,都喜欢以这种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书信是斯宾塞先生和小斯宾塞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也准备用此法来和我的孩子就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小问题进行沟通。

斯宾塞先生倡导“要得到就需要劳动”理念。在书中,斯宾塞先生倡导“要得到就需要劳动”,对照这句话,我自认为作为家长,我做得不够,一直以来,我就觉得,孩子的父亲长期不在家,我一个人带着他,陪他的时间很少,而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方式。春节期间,孩子的父亲回来了,看了这本书后,我们一起使用了书中的方法,让他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自己的所需,发现很有成效的。

合上书本,想着斯宾塞先生的教育方法,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教子的方法。以后我一定要做教育孩子的有心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特长,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快乐的、有用的人!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7

这学期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就像书中所说“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斯宾塞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是培养他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他在培养小斯宾塞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培养他的自助学习的能力所做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比直接告诉他答案还要费心思得多,每一次都要经过苦心的设计。不过,逐渐形成自助学习能力的小斯宾塞,又是对他的这些劳动的奖赏。

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而欧美教育学者在经过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从学习的生理心理过程看,在学习新知识信息时,信息通过感觉进入大脑边缘系统,对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评价,进而进入大脑皮层加以深入判断。判断为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就会使大脑产生一种活性物质,促使神经系统网络易于接通,信息被接受和储存。孩子们如果感到有意义、认为重要,学得快乐,大脑被激活,能轻松愉快地学,效率高。反之,若孩子们认为知识信息不重要、没有意义,就不愿学。大脑就不释放活性物质,神经网络就不被激活,知识信息就进不了神经网络,储存不牢,记不住。

所以说,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指学有所获及学会某事的成就感,而且还指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们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只有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打算这样做:  

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在愉快、合作上花大力气。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用对孩子、对所教学科的爱,唤起孩子对老师、对伙伴、对学习的爱,使师生的心在情感交流中相通,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学习的长足进步。老师乐于施教。不仅要了解孩子懂不懂、会不会,还要了解孩子是怎样学的、怎样会的。通过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会、会学,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成功中建立信心,激励孩子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让孩子体会到学习之乐。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孩子要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七个一”。即: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争取一次发言的机会、参加一次讨论、发表一个不同见解、做好一次实验、获得一次愉快的合作、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引导孩子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信心、天天向上。

最后,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当好孩子的老师,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实施快乐教育,创设快乐的环境,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8

这是一本充满爱,充满人性,充满灵性的家庭教育学专着。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如饥似渴的把他读完,心里像汹涌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教师,一位四岁男孩的母亲,我觉得自己做错的太多,失误的太多。

以下的这些点滴感想,我想将会对我及我的孩子我的学生受益无穷。

一、每一件善行都不会被忽视,每一点努力都会有所收获。

回忆一下我们的父辈,再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虽然我们已为人父母,但无不对孩提时代父辈们的哪怕是一点点善行和努力记忆犹新。种下好的品质,他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收获。亲爱的家长们,这段文字我不知道是否引起了你深深的回忆及思索,生长在一个充满爱和善的家庭的孩子,您怎么会担心孩子变坏长歪,就像我们种一棵树,播一粒子,我们带着爱和希望,带着努力和汗水,那么收获,是一定的。我曾经和一位家长聊天。她说小时候她带着小孩坐公交车的时候,无论什么情况她都给别人让座,自己都很艰难还经常资助一些贫困的人。孩子记在心里并在作文里多次写到他有一位伟大的妈妈。她很不好意思的说我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呀,为什么孩子总这么写我,言语之间流露出自豪和喜悦。所以我们不必跟孩子说善行有多么重要,只要去做就好了,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二、走进孩子内心的十二张卡片。

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的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大跳。

我觉得这十二张卡片的设计太巧妙了。我们平时经常不知道孩子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如何让孩子打开心扉,不知道怎么沟通效果会更好,但这十二张卡片的游戏,我想会把问题轻松地解决,谁会拒绝玩游戏呢?这样在快乐的玩耍中就可以轻松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内心的秘密,帮他解决心里的困惑,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不妨去试。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